close
做了our church安養中心的論文這麼久
今天終於第一次正式訪問囉
特別請了假,一早就前往三芝
超幸運地氣象預報不準確,碰到一個艷陽高照的好天氣
從竹圍捷運站經淡水到三芝
沿途是鹹鹹的潮濕空氣和濃濃的悠閒氛圍
交通車抵達中心的時候
很訝異同樣的建築物又給人不同的感覺
http://www.sleh.org.tw/

在與CEO(my三伯)和幾位單位管理者談過
又親自參與觀察之後
才知道這樣的感覺所為何來
除了賓至如歸的服務使命
不斷反應與創新也是它看起來不一樣的原因

業界不乏有心投入的經營者
像是王永慶的養生村,與潤福新象等
但入住率卻超乎他們想像的低
(當然若他們調整目標市場,會有熱門到搶手的機會)
硬體固然再好
沒有特殊的環境文化與服務團隊
依然無法使它特別有價值

反觀雙連從無媒體廣告
僅靠口碑相傳竞一直持續不斷有等候上門的顧客
今天我也親眼見識了飯店式與互助式兩種典型
在台灣成功結合的model
無怪ICN(國際護士大會)及瑞士國會的參觀者也都大感驚奇

與長者的訪談也是今天收穫頗豐的部分
之前看見門諾醫院對老人養護的介紹
其中對照顧有很特殊的定義
引用聖經上的"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我渴了,你們給我暍,
我作客,你們收留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
當然在服務人員身上,可以感受到他們對使命的用心
不過從長者身上(即使是被照顧者)
我依然看見,他們有年歲的冠冕
不同於日薄黃昏、暮氣沉沉的印象
許多人依然積極地運用他們的每一天
用那種年輕人見而慚愧的力氣

忽然想起很久以前
中學時參觀退伍軍人安養院
完全是不同的景況
甚願台灣的福利制度越來越完全
有越來越多的長者
得以在安穩中,發揮他們完全的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len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